海什么的成语?

宫千慧宫千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海枯石烂,汉语成语,拼音是hǎi kū shí làn,意思是形容经历极长时间。最早出自东汉王充《论衡·谈天》。

成语故事

海枯石烂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衡·谈天》:“为屋下斩木,掘地及三泉,是何世之屋,坏伤何时?天地何曾露其体?是故夫日蚀、天裂、地动、山出、海枯、石生者,皆偶尔有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日蚀、天裂、地动、山突出、海枯、石生等,都是偶然有的。

到了三国时期,曹丕在《与朝歌令吴质书》中写道:“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吾书胜丁燮,远不如太初,昔仲宣长于书记,今之樊倩也。每书来,虽称量放达,然时有忧思文采激扬,至以相感,金石铁石,何计能终,非此可见,弟当壹以此意,勤自修德,不复一一细谈。行复面谢。”句中“金石何计能终”是“海枯石烂”的雏形。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 《燕台四首·春》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赠;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长作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中“何计”不是“究竟如何”的意思,而是“怎么能”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海枯石烂也是有限的,岂能与我的“相思”相比。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乃知世间众禽鱼,何一不有雌雄也?然自古书传,未尝有是说。今世所用墨,有石墨、松烟墨二种。松烟墨入水散,石墨入水不留,乃知古无石墨也。又顷岁,黄河平外,忽有一物,浮而至河者陵。视之乃一龟,生而背坼,其形如字。此非河之灵,不测之变,不可知也。人不有知,惟患不博,今人患在好自用聪明,不肯从物,以博己所不知,故终不知也。此龟生坼而成字,亦如石牛生角,世所无有。人有能见此二物,其不为天下所笑,鲜矣!”

大意是,直到现在才知道,这世间,任何一种禽鱼,都有雌雄之分,然而自古以来,各种书传中,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说法。

明朝吴承恩写《西游记》第八十五回:“行者听说,心中暗喜道:‘好,好,好!正合着我意!这两日因取经事多,把你丢下,闷坏了,没处去顽,如今却有了外路的顽耍。’即下来,走进房里,对唐僧跪下道:‘师父,今日有事,小 rehe 可去。’三藏道:‘有甚事?’行者道:‘师父,如依着弟子心性,不肯干这勾当,奈怎敢违了师言,才情愿的。如今有个甚么老官儿请我,要行些甚么庆赏,教小 rehe 衔些蒸饼与他家散福。弟子只做送旧去罢。’”

“海枯石烂心无改”这一句,是白居易的诗《长恨歌》中的一句。这句诗是说杨贵妃在蓬莱仙山看见从人间捎来的信物时的感慨: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即使海枯石烂情意也不会改变。

由此可知,“海枯石烂”最早是用来形容时间很长的,后来被引伸为“无论如何也不能改变”的意思,如“海枯石烂心不变”、“海枯石烂情意在”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