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五行属什么?
五行的划分只有相对正确与错误之分,并无绝对正确的说法。比如,在农历中,二月为寅月,五行当中属木;而在公历中,二月多属雨水、惊蛰节气的时段,立春已过,阳气渐升,此时五行当属土。 这是由于农历和公历的计算方法不同造成的,农历是按朔望月计算的,而公历则是按地球公转计算的。当两者出现差异的时候,就产生了所谓的“煞偏冲”问题(具体计算方法相当复杂,在此不赘述)。
当然,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并不重要,因为本来五行就只是一种用于说明事物性质的符号体系而已。所以你说“修公路”属什么根本没什么关系。 但是如果你非要较真,认为这种属性分配方式最重要,那么我告诉你,上述问题其实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古代,人们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计算阴阳历的,也就是说,古代是没有“节气”这个概念的,所有的“节气”都是近代才确定下来的。
以“立春”为例,在汉代的日历中,立春日处于“十二月建寅”之后,因此古人所说的“立春”实际上指的是“正月建寅”。在这个月里无论修房子还是打井都算是“土”,这没有什么疑问吧?但是进入现代以后,大家所接受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却是指“正月建丑”之后,这时候如果再按照东汉之前的方法去算“五行”的话,“土”就没了!于是不少人就会觉得奇怪了:怎么春天来了土地还没苏醒?其实不是“土”没苏醒,而是古人所说的“春”跟咱们现在的“春”不是一个季节。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冬至与小寒之间。在古代,冬至处于“十二月建子”之后,小寒则处于“十二月建丑”之前;到了近代,冬至和小寒的顺序倒了过来,成了“十二月建丑”之后,“十二月建寅”之前的两个节气。在这种条件下,“水”在冬至就有了,而在小寒仍然不见踪影。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地方:怎么刚进了冬天水就从天上掉下来了? 所以我才说,五行的分配没有绝对正确一说。当你无法分辨某个事物到底应该属于哪一组五行时,你无需烦恼,因为它压根儿就不属于任何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