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交战史中国赢过几次?
我朝和韩国打了上千年,胜多败少。 朝鲜半岛在战国时代属于楚国的附庸国,秦灭楚国后,朝鲜半岛的北部归燕国管辖,南部归属吴越之地(春秋时期的越国)。秦始皇派兵征服朝鲜半岛后设立辽东郡,隶属于内郡,从内地迁来百万人口定居并开垦荒地以发展农业,还在朝鲜半岛北部修筑长城,以防御匈奴以及东北部的濊貊、肃慎部落的攻击。
汉朝建立初期,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联合攻破了乌桓,杀死汉军几百人,汉初的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也曾经两次派遣将军率领数万军队征剿韩国,但都被韩军击败。到了汉武帝时期,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开始强大起来,汉武帝先后派遣马遂、赵破奴率十万大军进攻韩国,终于攻破韩都王险(今韩国首尔以南20公里处的仁川西北)。之后司马迁出使朝鲜,在半岛北部看到秦代所建的长城,可见当时中韩边界的紧张形势。
西汉末年,王莽派王寻、王邑率四十余万人远征新罗,大战于釜山附近,杀汉兵数万,缴获大量粮食及军械。此时新罗向汉廷求援,王莽又派将军孙贤率两万人援助新罗,结果在临津江被朝鲜联军歼灭。这次惨败导致东汉初期对朝鲜半岛的威慑力严重削弱,为以后汉王朝在朝鲜半岛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公元139年高句丽入侵辽东,火烧辽东太守府,杀害辽东太守。东汉朝廷命护乌桓校尉祭肜领轻骑数百袭击高句丽,将其击溃。公元141年,高句丽联合鲜卑攻辽东,再被祭肜击退。公元151年左右高句丽继续南下攻辽东,再次被祭肜击败。这几次胜利大大提高了汉朝在朝鲜半岛的威信。虽然后来汉明帝时封高句丽王为渤海王,但从地理上来说已把渤海国的疆域限定于辽宁桓仁到吉林集安一带。
曹魏代汉之时,公孙渊自封燕王,占据乐浪等郡,对抗中原。魏文帝曹丕亲自统兵伐吴,因东吴大将张昭病故,遂班师回朝,留曹休率军三万攻打公孙渊。结果公孙渊出奇兵大败曹休,斩首万余级。随后公孙渊连破魏将张晋、杨秋,逼得曹睿派遣司马懿率军五万征讨,公孙渊又击败司马懿,杀死曹睿派去的大臣。不过此后不久,曹魏就派吴起率领水军从海路进攻高句丽,在鸭绿江口的金浦击败高丽援军,乘胜进入平壤,斩杀万余级。而陆路上,夏侯恭又被公孙渊杀得大败。经过这两次重大失败,公孙渊的实力受到很大削弱,不得不请降,后被魏帝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