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肖有哪些?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由十二地支演变而来的。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支都是12年。 那么,为什么是12个而不是13个或者其他的数字呢?这跟中国古人计算年份的方法有关。他们计算年份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一年一年地算,而是把12个月分别对应一个神物,叫作“值年神明”(其实还有每个月的值日,不过这里不讨论了): 正月:端月寅;二月:仲春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丑。
这12个值年神明各有各的庙宇,每年轮流转,这12个神明的名字在古籍中是十分常见的,比如《左传》有“辰不及火,申不受金”,即说的是第二年的正月寅和第七月的申。又如《庄子·大宗师》有“子之年二十,子之世六十”,这个“子”指的是第十三个月的子。所以,古人说年龄的时候往往会说几岁几月几日子,这就是按照地支来算的。
这种计算方式传到日本之后,演化出了日本的“年号纪年法”。现在日本新历的年份就是中国干支纪年和十二地支相对应的西方公历年月日的组合——比如2020年是“明和元年”,其中“明和”指的就是中国的“庚子”,而“元”则指的是公元元年。至于农历的年份则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准,每个节气对应公历中的某一天,而每年的第一天都是立春,这一点与公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