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字形容什么生肖?

宿卫萍宿卫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井”字在《史记·乐书》中解释为“象其刻镂之形”,是古代一种用于演奏音乐的乐器。后来人们用“井”来指称各种乐器,如:管并(笛)、琴并(古筝)、瑟并(古琴)等等。 那为什么选择这些乐器呢?因为它们的发音都带有周期性的特点,这种周期性使得古人把声音划分为六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和五声(宫、商、角、徽、羽)。

十二律和五声互相搭配,可以得到84个音。而八十四这个数正是“井”字的笔画数。也就是说,如果把“井”字当作一个乐器,它就能发出八十个音——正好是一套八度谐波。可见古人对音乐的研究是多么细巧! 那么问题又来了——用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划分出这八十一音呢?很简单,用一种叫做“律管”的工具就可以搞定了。

古代的律管是用竹管制成的,具体的做法是取一根长短适中的竹子,将其一分为二,然后用锯子沿竹径将每半节分别打磨光滑,就制成了一支长度为12厘米的律管。最后,把两支律管的一端封闭起来,留下一端作为吹口就可以了。 制作好的律管要摆放在特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放。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属于自己的方位,律管也不例外——“中央,柱也;东南,钧也;西南,缶也;西北,夷也;东北,宫也;下,盆也。”——《礼记·檀弓》郑玄注:“皆乐器之名。”

十二枚这样的律管摆在一起,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音乐队了。只要拿一支竖起来,其余的都按高低顺序排好,就可以奏乐了。当然,要真正敲出悦耳的声音还需要一套鼓。 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看到古人心目中的完美音色了。现代物理学证明,任何由实体组成的发声体都不能发出纯频音频率的声音,必须加入一定量的虚频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谐振空间。

而古人的乐律研究只到五声和六律为止,没有进一步研究泛音和复音。所以,他们眼中的音色的完美是不可能还原的。 我们现在听到的音乐是从西方流传进来的,它们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更接近于数理音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单纯依靠经验判断。虽然很多中国人都有一副好嗓子,但要唱准一首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民族唱法)。这就是说,中国人接受西方科学的影响以前,就已有了自己的音乐理论体系,这种体系是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西方乐理早得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