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音五行缺什么?
这个问题好,我最近刚好研究过这个。 先放结论! 纳音五行其实就是一个“伪”概念——没有这种性质的存在物。 “纳音五行”这个词可能是“五音六律”一类的概念在流传过程中被误解了产生的。 关于这个“假”问题还有个真答案,非常有意思。 在古代,人们根据乐器上的金属品(金)、石制的磬(石)、骨制的鼓槌(木)、丝织品制成的琴弦(火)和贝类(水),来定出声音的高低、粗细、音色等,从而区分不同的乐器,给不同乐器的发声定性。 这个方法很快就被应用于人的身上。
人身上有五种正器官,分别对应五音: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脾属土、肾属水; 每个器官还有阴、阳两个部分,所以共有十一种声部,它们分别是:
(一)宫:肝的阴阳两半,相当于西医说的胆囊。此声部的特点是音调较高,细而缓。
(二)商:心的阴阳两半。特点是高而尖。
(三)角:肺的阴阳两半。特点是中音,较宽而圆。
(四)徵:心脏本身。特点是高而尖促。
(五)羽:三焦(即上、中、下三焦的总称)。特点是比较低沉。 十二个时辰也有相应的十二月建,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每一时柱有一个地支。
这样,以十二支配十二月建,就构成了农历的闰位。如果正月建寅,那么二月就是卯,三月是辰……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这样,每一个月都对应着五个日期。 纳音五行的原理也很简单:把一个甲子周期的六十对半分一下,每一半又分为七个更小的周期,每一个小周期包括六个时间单位,这样就有了360天;然后用这360天依次与十二个月相配合,一年下来,每个时辰都有五天的机会,如此循环往复。具体推算起来并不麻烦,但是很啰嗦。
按照这样的计算,每一个时辰都有对应的五行。比如子时属于“水”,是因为这一时段属于“壬”水和“癸”水的时段,而“壬”水是阳水,“癸”水是阴水。这就是所谓的“子午逢冲,满盘皆动”。 每个时辰都有相应的五音:甲辰乙巳为“角”,丙午丁未为“徽”,戊申己酉为“商”,庚戌辛亥为“角”,壬子癸丑为“徽”....依次循环。 最后,把生年的干支配上出生的时辰干支,两者相配,可以得到八个字,也就是古人常说的生辰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