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保持存货的原因?
一、经营需要 作为商品流通企业,采购是经营的过程之一,采购的货物能否按时按量供应到位,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供应商供货情况、物流运输状况、海关监管及纳税手续办理情况等。如果这些因素出现不利变化,则可能会导致缺货,由此产生无法按时按量向客户提供货物的风险。为保证正常的经营需要,必须保留一定的存货。当然,该存货的量取决于客户的供应量、进货周期、销售周期等因素。
二、税收政策 目前我国对于一般商业企业实行的是“收入-成本=利润”的简单计算方法,因此为了减少税务稽查风险,保证税款计算的正确性,应该按照规定留出一定的成本,而存货就是重要的成本构成项目之一。
另外,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购入的存货会按规定计提折旧(费用化方式)或摊销(资本化方式);对盘盈的存货要按规定确认为当期损失,这样在报表中都会有所体现。税务部门常会通过调账的方式调整企业的应纳税所得,进而调节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对此企业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三、资金需求 由于购买存货时往往须预付货款或者垫付运费,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因为资金问题造成交货逾期而被索赔,必须预留足够的资金用于备货。另外,在货物验收入库后,还需要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准确地登记入账,做到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总之,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都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存货。但需要注意的是,存货并不是越多越好,毕竟保管和库存都是需要成本的,过量的存货不仅会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还有可能因保管不善造成经济损失。要根据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