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有什么菩萨?
在闽南语中,“水头家”就是厨房的意思,“水头”的闽南语发音为hu̍t-tha̍u,与闽南地区常用语“护头”相同。闽南地区认为,厨房是五行属火的地方,容易招惹“火气”上身,带来不顺,因此会在厨房中布置相应装饰来起到“护头”的作用。
通常来说,厨房中的装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安置于水池、灶台、冰箱前,称为“水头家三公”。水池前供奉“金面真水公”,灶台前供奉“武灶君”,冰箱前供奉“文灶君”。其中,与传统厨房神灶王爷相似的“武灶君”与“文灶君”可以理解为管理厨房的“长官”,而“金面真水公”则负责为厨房以及整个家庭“镇宅”。
所谓“金面真水公”,通常是造型为罗汉头像的陶器,表面以金色为主,其外形虽然多为大头罗汉,但其身份的解读却是流派纷呈。其中一种认为,水公是水獭和鲶鱼的统称,是“福将”。因为闽南语中“水”与“子”谐音,“水獭”与“子多福大”谐音,“鲶”与“盐”的声调相同,有“丰饶肥美之义”。“金面真水公”中罗汉的形象则被认为是与“真观音”呼应。“水獭”“鲶鱼”与“观音”都表示与水相关,在水池前供置“金面真水公”象征有水将军镇守,能够镇住水怪,保佑家人身体健康,财宝不流走,福气源远流长。另外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认为,水公是“水官”,而“金面真水公”的原型则是道教的禹余仙人。
“文灶君”与“武灶君”是管理灶台的正神,因此需要安置于灶台的两侧,二者多呈陶偶形,着官袍,戴乌纱帽。文灶君眉清目秀,武灶君浓眉倒竖,两腮长发。其中“文灶君”地位更高,常手持朝笏,身着官服,象征升官发财;“武灶君”则手握钢鞭,象征无病无灾。闽南地区普遍认为“文灶君”与“武灶君”是尧帝时火神伊耆氏帝喾的后代,二位分别是其曾孙的二子,专掌人间炊火之事,属于“人间总管”,因此在布置水头家时需要向“文灶君”和“武灶君”行三跪九叩之大礼。
水头家三公为厨房“护头”
除此之外,水头家在布置时有“文左武右”的规定,即“文灶君”要置于灶台左边,“武灶君”要置于灶台右边,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受空间局限,将“文灶君”与“武灶君”对调位置,厨房也能“化煞”,但是福气会变少。另外,在具体放置时,水头家三公都要略低于人眼,表示接受家庭成员的“督察”,以使其能够尽职尽责,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同时,水池前的“金面真水公”应略高于灶台前的“文灶君”和“武灶君”,象征水能制火,是厨房的保护神。
按照闽南地区的民俗信仰,水头家三公的供奉有严格的年期,通常是两年一换。在每年农历春节或者七月十四之前进行更换,更换的旧三公不能乱丢到垃圾箱,而要连同其座盘一起拿到清洁的水缸中浸泡,再拿到有太阳的空地上晒干,最后拿到屋顶焚化。
除“金面真水公”“文灶君”“武灶君”外,在厨房中还会挂有布旗,上书“观音大士”或“真观音”字样,闽南语中称观音为“真君”,“真观音”是真君的一种。与“金面真水公”同理,“真观音”也有保平安、化煞、增财源之用。悬挂时,旗帜中间可以折叠,两端不可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