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真正私人银行吗?

连瑞瑞连瑞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目前有很多所谓的“私行”,但是严格来说大多数都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 为什么呢? 因为绝大多数的“私行”都是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而不是以“私人银行业务”为核心。 “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虽然只一字之差,但含义却截然不同—— 前者核心是“为客户提供私人银行的金融服务”,即主要服务的是高净值个人客户;

后者核心则是“为客户提供多元化资产的组合管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的定义通常为“年收入在10万~20万美元之间”的家庭,这个群体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最大多数”。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地区而言,95%以上的金融资产都集中在“大众零售市场”(也就是“中产阶级”所拥有的资产),而只有不到5%的金融资产才集中于“高净值人群”。因而对于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来说,他们所面临的真正“巨大而又丰富的金融市场”其实是在“大众零售市场”,而非在“高净值人群”。

所以按照FATCA法规以及CRS协议的框架来看,只要机构能够提供“面向大众零售的市场产品”即可。因为“中产阶级”也是各国税收和反避税的重点监管目标之一。 因此中国的这些“私行”,大多是以销售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基金等产品为主,满足客户“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这样的机构本质上属于“理财公司”或者“财富管理机构”。

当然,如果客户资金量特别大,而且有特别的资产管理需求,这些机构也能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比如代为投资股票、债券、外汇等,这类服务在中国的金融行业里一般称为“一对一的私人银行服务”,但其实质还是“受托资产管理”,只是受托的标的资产是特定客户财产而已。

不过,这些机构不能给客户开立专门的账户,也不能为客户提供保密服务(尽管很多机构号称自己有“隐私保险柜”)。 更重要的是,这些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都是“代客理财”,即不管盈亏都必须为客户负责,所以从法律层面来说这些机构实际上都属于“信托公司”——毕竟不管是做多还是做空,最终都要为客户获利。

蔚欣柔蔚欣柔优质答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国内高净值人士的数量不断增多。随着高净值人士的基数变大,其财富的积累程度,以及财富传承意愿和需求也日益强劲。为满足中国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境内私人银行业务于2007年前后开始兴起,先后以中外合资和境内独资的形式在国内落地生根。国内私人银行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业务市场之一,并跃居全球第三。

但是国内私人银行还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国有银行在财富管理领域起步较晚,但凭借资金和渠道等先天优势,以及在长期经营发展中积淀的品牌和客户基础,国内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迅速,2008年初,中国正式进入私人银行“千亿美元”俱乐部,私人银行管理资产突破1万亿元;到2014 年末,国内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已近10万亿元。与传统银行业务相同,国有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拥有绝对领先优势。2017年末,国内11家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资产占私人银行业务市场整体资产规模的56.43%。其中,中信银行市场份额排名第五。

从资产规模排名看,在2017年末市场前20大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中,仅有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两家股份制行,其余均为国有银行。因此,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私人银行政策支持、业务规模、品牌优势及客户资源、渠道资源、资金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领先优势明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