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苣根对痛风有何作用?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觉得还是要从中医的角度来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情,就是西医所说的痛风,在中医文献里是有相应对应的病症的,在中医书里,它属于“痹症”范畴。《内经》中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可见“痹”与风、寒、湿等邪气侵袭人体有关;又提到“饮食居处,阴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失常,皆能为病,可发为麻,痛,痹”,说明“痹”是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那西医所说的痛风导致的关节红肿热痛,在中医看来很可能就属于“痹症”的范畴。而菊苣这种中药,在《中国药典》里的性味归经是这样的描述的:“苦,凉。归脾、胃、肾肝经”。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利尿,止痛的作用。用于湿热黄疸,暑湿证,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毒蛇咬伤,痈疮疡肿,高血压,糖尿病。
我们可以看出,菊苣作为植物类的中药,性味归经是偏于寒凉性质,而功效也是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为主。那按照这样的药性,应用这样药物应该是有禁忌的。比如孕妇慎用或者是遵医嘱服用,而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本身就有阴虚内热的症状,所以是不适宜服用菊苣这味药物的。因为阴虚则生内热,这样体质的人,如果再使用具有清热作用的菊苣,那就是“雪上加霜”了。 当然,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说法有点武断,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有没有科学实验的数据或者古代医案能够证明这一观点。
我在《中药大辞典》里找到关于菊苣的条目,里面提到了关于菊苣的药物化学成分以及毒性研究,文中说到:通过水浸剂、醇浸剂和煎剂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菊苣对小鼠注射无致死剂量,每日灌胃给药7.52g/kg以上,连续7d,亦未见不良反应发生(P>0.05)[5]。这说明,如果是用合理的炮制工艺制作合格的菊苣煎剂,是不会对人体产生毒性的。同样,我们在《中药炮制规范》里也对菊苣的炮炙进行了论述,说明通过炮制,是可以降低菊苣的寒性,达到适中的性味,这对于临床上治疗痛风这样的疾病应该是可行的。
再来说古代医案,我在《古今图书集成》里查到关于菊苣治疗痛风的记载,原文是这样写的:“一士夫右脚肿痛,形如虎咬……服二钱,脚顿消,痛即解……”,这里说的是有个读书人,右脚忽然很痛,像被老虎咬到一样,后来吃了一剂药,症状马上就消失了。这里的药大概就是菊苣之类的中草药吧,虽然没有明说,但我们能从字里行间得到这样的信息。再说清代名医王孟英所著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煮汤,洗癣,止痒,祛痱子,治小儿热疖……”这里说的是用菊苣煮水洗澡,可以用来治疗湿疹,瘙痒等等,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菊苣清热,解毒,祛湿的功效。
我认为对于痛风患者,尤其是属于阴虚内热类型的痛风患者,是不适宜服用菊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