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不回家的孩子?
12岁男孩小强(化名)的父母工作很忙,他平时与祖父母共同生活。最近的暑假,小强除了每天上网玩游戏,就是看电视,基本上不外出,也不与父母联系。有一次,父母去小学校园找他,小强不理会父母,继续玩游戏。父母很伤心,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了,不愿与父母沟通,不回家。
【专家分析】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会有两个逆反期的出现。第一个逆反期在儿童4岁左右,由于儿童此时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开始排斥父母的引导教育,出现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第二个逆反期在青春期,由于青春期的儿童生理上出现了明显的性发育,开始出现独立自主的诉求,他们希望控制他们的身体,表现为控制欲望,不愿意受家长的控制和管教。而前者是本能性的逆反,后者是独立自主的逆反。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注意避免以下问题:第一,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够,尤其是共同语言和兴趣的交流不够。父母工作的忙碌和孩子的生活圈子截然不同,在没有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父母很难深入了解孩子所思所想,一旦父母按自身的想法判断孩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就会与孩子产生矛盾。第二,过度保护。许多父母虽然意识到孩子与外界接触有益身心发展,但还是担心孩子受到外界的伤害,因而包办代替,不让孩子接受任何锻炼。有些独生子女家庭更是如此。第三,家长过度的评价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尤其是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往往会阻碍儿童自我意识的健全发展,使其对自己作出错误的良好预期,过分自卑。
【应对措施】
1、家长应给孩子自由空间但不要放纵
自由与放纵是有截然不同的界限的。对于您的孩子,您要有制度,有规矩,也要有慈爱,有亲切,但一切都必须有尺度。在把握尺度时,必须想到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所以,要尊重孩子,注意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心、虚荣心,不要做事过分苛求,过分严厉。但决不是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不能以家长个人的喜好,感情用事来决定孩子的去舍。家长制,在孩子面前说话算数,不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甚至说孩子“不懂事”,“不开窍”,“少管闲事”等都是错误的。
2、改善亲子关系
“关系”是互动的,亲子之间要多交流,增加彼此的了解。以家长居高临下的姿态,传授知识,提出要求,批评错误,表扬优点也是不可取的。孩子和家长之间,在家庭以外,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例如一起外出活动、聊天,一起做家务等等。这样的交流,往往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使亲子之间的感情更为融洽。
3、对孩子要“教”和“导”分开
有些家长“口若悬河”,对于孩子却是放任自流。有些家长“沉默寡言”,对于孩子也是漠不关心。这两种极端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教”和“导”应有所分开,而家长自身的表率作用,则应时刻贯穿于对孩子的“导”之中。
4、要善于进行情感投资
培养一个真正的人“价值远比金钱贵得多,可怜的父母们,千万不要忘记!……”那么,何谓“情感投资”呢?即家长给孩子以情感上的一种激励和诱导。这种激励和诱导,可以是通过语言赞美,或是亲吻搂抱,或是礼物奖励,或是“特赦”除外,让子女时刻感受到父母之爱,从此,子女乐于奉陪。因为,谁不渴望得到父母的宠爱呢?
5、不要把自己的偏好强加于孩子
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爱好和个性,如果强加于孩子头上,对孩子是不利的。要知道,同孩子进行有益的交往,倾听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选择,才是尊重孩子、培养孩子良好品性、促进孩子心理发展的上策。
6、不要讽刺、挖苦孩子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常用讽刺、挖苦的语言,这在教育实践中是绝对不可取的。讽刺、挖苦的话语有强烈的负面暗示作用,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孩子一旦丧失自尊,就陷入心理压抑、消极乃至逆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