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展沿革是什么?

后芳碧后芳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本人很懒,只整理了北京建城到民国时期的演变过程。元朝前就不讲了,也没啥好讲的…… 元朝设立大都后,北京开始成为了全国性政治中心。明朝初年,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首都(应天府作为陪都);洪武二年(1369)十月,明太祖朱棣迁都京师,此后北京成为了正统的首都,应天府则成了陪都。

明代初期,北京城内居民约50万,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并营建新宫殿后,城区居民增至37.8万余。成祖十分重视对京城的营建,将南京旧皇宫材料尽数运往北京重新建造,即今天的故宫。此外还新建了皇极殿、乾清宫等,作为皇帝与皇后居住的地方。

嘉靖四十三年(1564)正月,皇帝下旨拆毁北京外城墙,重建一座更为宏大的内城。据记载“嘉靖戊午,上命重筑京师,计里九里十三步。”此次修建的紫禁城,除了南北城墙略有出入外,东西两城的城墙和城门完全相同,基本形成了今天北京的内城格局。 清朝入关后,顺治帝在紫禁城坐了3个月龙椅,便因“水土不服”病倒了。因此清廷决定在紫禁城旁再修一座新城,作为“燕京十八景”之一,供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避暑消夏之用。这座新城就是今天的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遭到焚毁,此后清廷又在圆明园原址南5公里外重建圆明园,俗称新圆明园。但这座圆明园并没有建成,被辟为圆明园公园向公众开放。 晚清时期,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了北京城。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又使北京城的局势趋于混乱。

袁世凯在天津编练北洋新军时,为了控制北京,防止义和团余部作乱,于1902年在西直门内小花园设新军训练队,选留德、日军官教练部队,又从德国购进的64门大炮中挑出19门,由天津至北京,进驻宣武门。随后又在东交民巷、西单牌楼、朝阳门内南小街、崇文门外草厂头条等地陆续修筑炮台,安置大炮,布置地雷,以威慑民众。

1903年初,袁世凯在北京城内建立兵营及军用设施52处,兵力达1.6万人之多。这些军营多建于今北京城区的繁华地段,对当时的交通和市场造成了极大干扰,也招来了百姓的诸多怨气。

太叔帆明太叔帆明优质答主

历史上北京曾经有燕京八景之说,分别为:蓟门烟树、玉泉垂虹、琼岛春阴、太液秋风、西山晴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断桥残雪。其中前三景都在北海及周边地区,其余五景也都离北海不远。

元明清三代时,北海一直是帝王的御苑和园囿,管理非常严格。明朝时,由内官监设海子监掌管南海、北海、中海。清初袭明制,入关后,改为内务府派官员、太监防守。当时,帝王来园,在海子门、九龙壁等处还设有“免入官民人等,官员落马”的御牌。当时北京内城的平民百姓,不但不敢进入紫禁城,恐怕连北海也很难涉足。

1925年10月1日北海公园正式对外开放。1948年底,北平即将和平解放,从北京撤走的国民党特务,于1948年12月21日纵火将团城上的承光殿、延楼全部烧成废墟,其余殿宇也遭损坏,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抢救才逐渐平息。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北海回到人民手中,经国家大力修缮,1950年3月北海公园重新开放。

北京自古就有“八水绕京华”之说,作为“龙脉”象征的中轴线在北海之上达到一个高潮。北海琼岛,便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的天然山水的延续,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更是独树一帜,以少胜多,以小见大,集全国美景于园中,是“以山制山”的典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