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切糕好吃吗?
我小时候,每年八月十五中秋团圆节的时候,奶奶都会做一道菜,叫做煎切糕。 奶奶做的煎切糕和市场上卖的切糕可不一样。她做的切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拌着红糖、豆子等一起做成圆形,切成薄片,然后蘸着白糖吃——就是很普通的江南糕点,不过现在想来却很香甜。 用平底锅煎烤的切糕片,薄脆喷香,再蘸点白糖一起吃,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一块小小的切糕,吃下去能回味好几天。
后来长大了出去读书,走到哪儿都能买到切糕,有时候馋了,会到超市买一块回来解馋。 但是我总觉得外面的切糕没那么好吃了,总是软软糯糯的不够劲道,也不像奶奶做的那么厚,一层层撕开来很好看。不知道是不是做法的问题,反正就是不如奶奶做的那个味。 后来自己学会了做饭,也有机会学炒煎切糕这道菜,但是始终做得不好,不是太黏就是不够硬实,总是达不到童年时期记忆中的味道。
直到有一次去厦门旅游,在中山路闲逛的时候,发现一家卖煎饼果子的小店,门口排了长长的队伍,我想起小时候吃的煎切糕,就也凑过去排队。
终于轮到我了,我对老板说“来一个煎饼果子,要辣的”。 老板问:“是要辣椒那种辣,还是香辣的那种?” 我糊涂了:“什么香辣,是辣椒啊?” 老板哈哈笑:“是香辣呀,我给你做个香辣的吧。” 之后,我就一直记忆犹新。原来,真正的煎切糕应该是像煎饼果子一样的啊,之前自己是真是瞎猜。
回到北京以后,我买了面粉、酵母、糖,如法炮制,做了很多次,终于成功做出了记忆中奶奶做的煎切糕的味道——酥脆薄皮,包裹着清香扑鼻的糯米馅儿,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 这道菜,是我念念不忘的故乡味道。